工资作为劳动者付出劳动后获得的报酬,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体现。在我国,工资的计提与发放是劳动法规定的重要内容。本文将从工资计提与发放的关系、计提原则、发放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,以期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有益参考。
一、工资计提与发放的关系
工资计提与发放是劳动法中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。工资计提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,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,计算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数额,并予以记录;工资发放则是指用人单位按照计提的工资数额,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。二者相互依存,共同构成了工资支付制度。
二、工资计提原则
1. 实际劳动贡献原则:工资计提应以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为依据,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劳动强度、劳动时间、劳动技能等因素,确保工资与劳动贡献成正比。
2. 合同约定原则: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数额,应作为工资计提的依据。
3. 国家规定原则:工资计提应遵循国家有关工资政策、法规和标准,确保工资计提的合法性和合理性。
4. 公平公正原则:工资计提应保证劳动者之间的公平,避免因性别、年龄、民族等因素造成工资差距。
三、工资发放原则
1. 按时发放原则: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,按时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。
2. 实际发放原则:工资发放应以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为依据,确保工资发放的准确性。
3. 全额发放原则:用人单位应将工资全额发放给劳动者,不得克扣、拖欠工资。
4. 透明公开原则:用人单位应将工资发放情况向劳动者公开,确保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工资构成。
四、相关法律法规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规定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,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。
2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规定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,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。
3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》规定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,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。
工资计提与发放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。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,遵循计提原则和发放原则,确保劳动者获得应得的报酬。劳动者也应了解自己的权益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在我国,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,工资计提与发放制度将更加规范,为劳动者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。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电子邮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