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大学,坐落于春城昆明,是一所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。自1902年建校以来,云大始终秉持“会泽百家,至善至美”的治学精神,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本文将围绕云大治学精神,探讨其内涵、传承与创新,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借鉴。
一、云大治学精神的核心内涵
1. 会泽百家
“会泽百家”是云大治学精神的核心。它源于我国古代儒家思想,强调博采众长,兼容并蓄。云大治学精神要求师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,汲取百家之长,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。
2. 至善至美
“至善至美”是云大治学精神的追求。它要求师生在学术上追求卓越,品德上追求高尚,生活上追求美好。云大治学精神鼓励师生追求卓越,不断提高自身素质,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。
二、云大治学精神的传承
1. 历史传承
云大治学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儒家思想,历经百年传承,已成为云大人的精神支柱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云大始终秉承“会泽百家,至善至美”的治学精神,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。
2. 文化传承
云大治学精神体现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。从校训、校歌到校园建筑,无不彰显着云大治学精神。云大还通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、文化节等活动,传承和弘扬治学精神。
3. 教育传承
云大治学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,鼓励学生全面发展。在课程设置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质量等方面,云大始终坚持“会泽百家,至善至美”的治学精神。
三、云大治学精神的创新
1. 拓展教育领域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云大治学精神不断拓展教育领域。学校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,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舞台。
2.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
云大治学精神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。学校实施“通识教育+专业教育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3. 强化科研创新能力
云大治学精神强调科研创新。学校鼓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,提升科研水平。近年来,云大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逐年攀升,为我国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云大治学精神是云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云大将继续秉承“会泽百家,至善至美”的治学精神,传承与创新,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。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,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。
参考文献:
[1] 云南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. 云南大学校史[M]. 云南大学出版社,2012.
[2] 赵世义. 云大精神[M]. 云南大学出版社,2010.
[3] 王家骏. 云大治学精神探析[J].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7(6):1-7.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电子邮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